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1204号建议的答复

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继续加大脑卒中防治与筛查体系建设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我委高度重视脑卒中防治工作。2016年,我委办公厅、中医药局办公室联合印发《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脑卒中发病率增长速度降到5%以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10%”的工作目标,要求加强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实施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推动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随着脑卒中防治工作的推进,防治网络不断健全,高危人群筛查干预覆盖面不断扩大,诊疗能力不断提升,单病种、多学科的整合诊疗模式正在逐步形成,脑卒中标化死亡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建立脑卒中防控经费保障长效机制

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脑卒中防控经费保障长效机制。一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安排补助资金,支持开展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糖尿病等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和定期随访等,所需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二是在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设置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专项。2016-2018年,补助资金6.78亿元,用于支持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工作。其中,2018年安排补助资金2.5亿元,比2016年增加1.78亿元,用于提高人均补助标准和扩大项目实施范围。三是进一步健全医保制度,提高医保报销水平,切实减轻脑卒中患者治疗费用负担。

(二)关于建立脑卒中防治网络,加强高风险人群的检出和管理

我委成立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为全国脑卒中防治工作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中国疾控中心成立专门机构,开展脑卒中防治工作。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相继成立脑卒中防治工程领导小组,初步建立起疾控机构和300余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370余家三级医院卒中中心、1000余家县级协作医院和130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的防治网络。

2011年开始,我委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项目覆盖范围从最初的6个省份40个项目点扩展到目前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09个项目点。截至2018年底,累计筛查909.1万人,检出高危人群159.5万人,开展随访干预202.8万人次。经过各地的实践探索,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技术证明行之有效并趋于成熟。2019年6月,我委办公厅印发《脑卒中人群筛查和综合干预技术方案》,进一步向全国推广。

  (三)关于加大脑卒中健康教育工作力度

我委组织权威专家编制宣传要点和核心信息,以“世界卒中日”为契机,不断加大脑卒中防治知识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注重宣教质量,提高民众的健康素养。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健康之路》栏目每年播出脑卒中健康宣教节目,取得良好传播效果。各地依托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深入推进“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015年,我委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公布脑卒中、高血压等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统计数据。依托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每年出版《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向公众介绍我国脑卒中防治工作进展,引导社会关注、支持脑卒中防治工作。

  (四)关于加强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鼓励和支持社会工作人才参与防治工作

  脑卒中防治工程专家委员会积极组织专家编写《脑卒中防治系列丛书》《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等规范化教材,成立脑卒中防治工程专家巡讲团。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防治新技术推广项目,在全国开展技术培训,举办脑卒中健康管理师培训班,加强脑卒中防治人才培养。

我委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脑卒中防治工作,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工间健身、健步走等活动,依托村(居)委会组织志愿者、社会体育指导员、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等,科学指导大众开展自我健康管理。  

(五)关于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我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逐步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完善慢性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初步建立起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三级医院卒中中心、县级协作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分工机制,开展双向转诊,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构建急慢分治的医疗模式,为患者提供连续性诊疗服务。

三、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规划

下一步,我委完善协调机制,统筹各方资源,促进脑卒中防治工作形成合力。贯彻预防为主理念,积极开展脑卒中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推动建立自我为主、人际互助、社会支持、政府指导的健康管理模式。加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提高诊疗水平,加强防治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切实减轻脑卒中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经济和疾病负担。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国家卫生健康委